杭州尚層裝飾告訴你買房選哪幾層比較好?
樓層到底該怎么選,在銷售顧問眼里,沒有絕對好與壞,每層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,買房子就是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來選,最好是先挑品質樓盤,再挑樓層。
高層一般指的是超過10層的住宅建筑和超過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為高層建筑。
高層:最佳是樓層的1/3到2/3之間處
現在的高層大多都超過了15層,高層視野好,遠離馬路,有私密性等優點,是不少購房者的選擇。其實,最佳的樓層應該在大樓的1/3到2/3之間。
以30層為例,對比各樓層的優點和缺點,到底選哪層,還要靠自己挑。
底層:優點是適合有老人的家庭居住,出入方便,如有花園更好。但是缺點是,采光通風都不好,潮氣重,特別是南方。再加上臨馬路,汽車噪音大,比較吵。
2至5層:優點是夏天溫度比上面要低點,如遇火災等逃生容易。缺點是視野不好,房間較暗開燈時間比較長,噪音偏大。
6至7層:優點是有風景看,但是視野還是沒那么好,不用擔心潮濕問題。缺點是光照還是不足。
8至11層:優點是光照、空氣等都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停電的話,爬樓梯也在接受范圍內,這個高度也比較適宜。
12至23層:優點是樓層的采光很不錯,日照時間也長,視野也很開闊。噪音的影響也比較少。缺點是出行不方便,比如停水或者停電后供水和電梯無法正常,購房時這一點要考慮,還有這幾層的價格,也往往偏貴的。
24至29層:優點是安靜、視野好,蚊蟲、灰塵、噪音都不必擔心。缺點是風大,夏天溫度較高,水壓較低。
頂層:優點是風景獨好,價格相對便宜。缺點是水壓不足,風大等問題,并且夏季的溫度比底層要高。比24至29層多一項風險是頂樓滲水的問題。
建議先挑樓盤再挑樓層,品質好的樓盤很多問題都會避免。如果住在容積率高的社區,無論你住哪層,都不會有高質量的生活,噪音、灰塵的污染不可避免。如果在容積率低的社區,就是在低層采光也會很好,灰塵、噪音也不會有。如果這個樓盤結構好、質量好,雷擊、漏雨現象就不會出現。
還有價格,樓層越好價格越貴,要根據需求量力而行,不要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還款壓力。
杭州尚層裝飾再告訴大家幾點補充:
1. 因為二次供水的原因,高層住宅水箱一般放置于地下,很有可能較低的樓層在停電的時候一樣是沒有水的。如果采用無負壓供水,停電時設備閥門關閉的話,較低樓層也是沒有水的。
2. 水壓問題,30層的住宅肯定是采用分區供水的,應該會分3到4個區,所以如果真存在水壓不夠的情況,每個區的末梢都會有水壓不足的問題。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沒必要擔心,設計的時候肯定以最不利點進行校核的。
3. 水質的問題,高層住宅,除非是直飲水系統或高檔小區,生活水系統肯定會做成支狀管網而不是環狀,所以在每一個供水分區的末端的用戶,因為水的流量相對較小,水質也肯定會相對差一點點。
多層一般是4到6層,多采用框架結構。
多層:3至4層為最佳樓層。
多層,公攤少,得房率高,已經越來越成為了稀缺品。
多層的優點是房子由于受到各種限制,通常只能是板式,大多南北通風;少了柱梁的限制,戶型也比較好。加之沒有電梯,少了電梯井、候梯廳等公用建筑面積,房間利用率高。
而多層的缺點,多層如果是舊城區的二手房子,多數為磚混結構,這種結構成本低,比鋼筋混凝土結構低40%左右。這類房子的耐久性一般,折舊較快。
出房率的問題
構成一個好戶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就是出房率。
大家花錢買樓的時候,付款是按每平米的價格×建筑面積買的,但是實際上,我們所能得到的使用面積有多少呢?使用面積/建筑面積=出房率,這個指標是很重要的。
因為不同的樓不同的戶型,公攤面積也不一樣。公攤就是包括了樓梯間電梯間走廊等,這些都是要攤到咱住戶頭上的。
板兒樓的話,出房率能到80%就很好了;塔樓的話75%;酒店式公寓那種60%。這些完全是專業的經驗總結之談,一般人是很難了解到的。把這幾個數值記好,看房買房的時候計算比較一下。
“有些宣稱得房率超過100%的是什么情況?”
有好幾種情況:
出房率100%的有,別墅就是:)獨門獨院都沒有浪費。
也有100%或超過100%的,比如loft,就是層高很高,開放商自己隔出二層LOFT,然后只收一層的面積,二層贈送,比如買50平送35平什么的;還比如,偷面積,這 種在南方很常見,比如設計的時候這兒多伸出去塊板兒,那兒凹進來一塊,這些是不計算面積的,之后開發商把這些一封,全都變成室內了,贈送給業主了,這就是偷面積,用戶會多了很多使用面積啊,這樣的出房率就很高,也會超過100%。這種做法以前南方很常見,現在的房子不讓了。
板樓80%、塔樓75%、酒店式公寓60%都是針對北京及北方常見類型提出的。住宅的南北地域性還是蠻強的,蝶式住宅北方就很少見,入戶花園啊我真的很羨慕!
戶型還真不是樓下某位說的大就是好的。大的話也得多花很多錢不是么,房子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每平米都差著幾萬幾千的。對于普通人來說,還是要注重性價比的,而出房率就是性價比的衡量要素之一。有 些戶型的設計很緊湊,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這樣即便總面積只有150平,但是能有4室2廳2衛;但是有些樓,280平也做不到這么多間房(當然這種樓可能會說是德國設計師設計,設計風格所致,有露臺啊是躍層什么的),但是在那種房子里的感覺也好像沒比這150平的大多少。這就是感覺了,但之所以有這些感覺是 真的取決于戶型設計的好壞,出房率的多少,這是一定有關系的。
話說戶型的方正,除了字面意義的“方”、“正”,和這是哪兒種樓是有關系的。
像是板兒樓,才能南北通透啊;塔樓啊酒店式公寓啊,想通透也沒這條件呀,塔樓就是注意通風了。
板兒樓主要就是面寬大一些,3.9m,4.2m大于4m好用,進深短一些,南北通透。
另外,戶型也與所處的單元有關。比如這是一長條的板樓,但是建筑設計的時候為了立面造型的美觀等,這排樓做了一些凹凸的設計,比如有的單元是突出來一些,有的是凹進去一點點。這時候,凹進去的那個單元就會受到隔壁單元的遮擋,相對來說不太好。
此外,買房除了看戶型,也要看看比如這間位于小區的哪兒個位置,是不是面對主要景觀,是否臨街有噪音污染,是否離底商太近有垃圾和油煙污染,是否附近有大煙 囪,小區附近是否有規劃要建醫院,等等。還是要考慮多一些問題,看看周邊環境等綜合考慮的。如果要投資的話,看升值潛力等,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多,那就是另 一個問題了,按下不表。